20.锋面天气系统的特征
定义: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锋面的特征: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注意: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充气压力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充气压力降低,天气转晴。
21.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征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充气压力情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情况的描述。
因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低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减少,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天节,在国内东南沿海常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进步的一种特殊形式。
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块,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国内中高纬度区域容易见到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国内东部区域十分容易见到,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假如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权势非常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国内东部大多数区域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降低,云和降水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尤其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随着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高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容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比如,国内北方广大区域,秋天常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区域,大家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国内北方中高纬度区域,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块。是国内容易见到的天气系统。
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
22、影响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方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3、判断气候种类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热带的四种气候种类:各月均温在10℃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种类差异较大:
①热带雨林气候:长期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长期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充气压力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亚区域,冬天风靡东北风,为旱季,夏天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重点不同: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越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低于3个月。
亚热带气候种类:冬天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种类:
①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国内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o--35o国内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天--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天—偏南风--高温多雨。
重点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种类: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天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国内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国内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天受冬天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天受夏天风影响,高温多雨。
③温带国内性气候:全年受国内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有,降水主要在夏天。
④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在10-20℃之间,分布在北纬50°~70°N,受极地国内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
⑤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
⑥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
重点不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国内性气候:前者有明显雨季,后者没。
注意不同下列气候:
①“热草”与“热季”:“热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
②“亚季”与“温季”:“亚季”最冷月>0℃,“温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用月降水量不同,“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④“温海”与“地中海”:“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⑤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降水柱状图特征相似,气温曲线不同。
24、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原因。
⑵下垫面:是大方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情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方中的水热情况,表目前:
①海洋与陆地:国内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总是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方环流——具备双重性质:①大方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方环流通过充气压力带和风带与季风环流致使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原因一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种类。②大方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方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方释放热量。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质和生物特质影响气候:
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方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减少,湿度增大;防风固沙,维持水土。
B恶性的: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致使尘暴风靡,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5、降水的种类
对流雨:特征: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典型分布地:赤道区域,国内夏天午后。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
地形雨:特征: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 富。例子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区域,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国内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坐落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如果地形雨。背风坡典型区:大分界线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锋面雨:特征: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国内主要的降水种类。实例:国内夏天主要的降水种类,
台风雨:特征:强度非常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区域:夏秋天,国内东南沿海区域。
26、降水的时间变化。
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冬天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夏天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由于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充气压力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国内西岸和内陆;由于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区域。此地带的国内东岸,受夏天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国内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天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充气压力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28、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雾、高温低温等原因直接导致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手段:加大台风监测,准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准时组织大伙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手段:借助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升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手段: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手段:洪泛区的土地管理;打造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对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手段: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变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抗旱作物;③拓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造防护林,改进耕作规范等。
寒潮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筹备。
29、主要的大方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30、温室效应
很多燃烧矿物燃料——大方中CO2增加——大方逆辐射增强
滥砍滥伐森林——光合用途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方逆辐射增强
大方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
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区域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坏。
31、绿化的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用途维持大方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有哪些用途是抽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减少噪音、美化环境。